刘永兵,大英镇五岔村人,1970年9月出生于五岔村刘桥组,2010年毕业于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现任我县夏青圩区家庭农场主、夏青圩水产合作社社长、五岔村民委员、大英镇党代表、大英镇人大代表。刘永兵家庭农场现承包耕地2300亩,年产粮食2208吨,年收入42万元。2013年在市农委组织的水稻高产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同年获市农委“示范家庭农场”称号。 刘永兵原是五岔村刘桥村民组长,2006年入党,2004年开始承包100多亩耕地,他凭着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创业的一腔热情在大英镇五岔村低洼圩区,创造了亩产吨粮的奇迹。他的家庭农场,亩产优质粳稻650千克左右,小麦350千克左右,家庭收入也在逐年提高,2014年家庭人均收入为8.4万元,超过我县农民人均收入的8倍,他的农场在2014年为国家售粮2203吨。他的稻套麦技术在滁州家庭农场中是一项创新。 率先推广机插秧。种粮大户水稻要增产,推广机插秧是关键。2011年开始,刘永兵承包的土地100%推广机插秧。2014年他种植的2300亩水稻全部是机插秧。他的水稻和小麦秸秆全部粉碎还田,土地越种越肥,产量也在逐年提升。 推广籼稻改粳技术。刘永兵积极响应滁州市“籼改粳”水稻高产项目,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种植的水稻主要是晚熟粳稻武运粳24和武运粳27,良种覆盖率达100%。由于粳稻矮秆、抗倒伏,利于高产栽培,且米质优良、收购价格高,都为他种粮效益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推广稻套麦技术。由于晚熟粳稻收获期迟,影响小麦种植,2011年,他开始利用水稻田研究来安县稻套麦技术,经过3年的试验取得成功。2014年午收,他的1700亩套播小麦获平均亩产350千克的产量。同年11月1日全市种粮大户代表,观摩了他的这一技术,将该技术向全市进行了示范推广。 致富不忘乡亲。刘永兵通过土地致富了,但他不忘对家乡的农田基础建设加大投入,他先后投资160万元为五岔村修桥6座、修沙石路2千米、沟渠清淤4千米、建晒场3700平方米,方便乡亲们出行和生产。他还投资农机具13台套,利用农业机械为粮食持续增产服务。 在种粮的同时,他还利用沟渠和水面开展水产养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摘自《来安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