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询问这一监督方式的创新和发展——专题询问,由于其询问主题的相对集中、询问活动的严密有序,效果更为明显,得到了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但如何开展好专题询问,促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抓好题目选定环节。选准选好拟询问题目是做好专题询问工作的前提。一要广泛收集。结合年度监督计划的确定,围绕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或通过专题调研、梳理人大代表建议和群众信访问题等多个渠道,广泛收集询问题目。二要突出重点。把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以及社会普遍关心、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予以优先安排。三要综合考虑。对初步选定的题目要深入分析,从相关事项或问题涉及的范围大小、紧急程度及可行性等多方面统筹考虑,科学选定,从而保证最终确定的询问题目既立足实际,又适当超前,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反映人民群众意愿。
抓好问前准备环节。扎实充分的准备是做好专题询问工作的基础。一要深入调研。围绕拟询问的专题,通过组织专题调研组、安排代表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走访选民等形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收集选民意见建议等相关资料,了解真实情况,积累较多的素材。二要精心设问。对调研掌握的情况和收集到的问题,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要认真研究,以照拟听取审议的专项工作报告,全面分析,找出报告反映不够明确或者没有反映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且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事项,按照精、深、专的原则设定若干问题,向主任会议提出,作为专题询问的具体内容。三要及时沟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通报询问方案及拟询问问题,使被询单位有充足时间着手搜集相关资料数据或完善工作计划,做好应询准备。
抓好会议询问环节。组织好询问会议是做好专题询问工作的关键。一要设计好程序流程。专题询问主要是结合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进行。为避免专题询问与审议发言相互穿插混淆,克服提问的随意性和问题的发散性,询问时应当把提问安排在一个环节之中,采用先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和视察汇报,然后进行专题询问,询问结束后再进行审议发言的模式,从而突出询问主题,使得问题更集中、针对性更强,特点和更加凸显。二要确定好询问方式。在具体询问时,宜采取“一问一答”模式进行。即在会议主持人的主持下,提问人围绕会前确定的询问内容,客观、理性的逐一提问或针对某一答复进行追问;答询人认真听取意见,正面回答询问,做到一问一答、简明扼要,使提问和答询形成良性互动,达到推动工作的目的。
抓好问后督办环节。抓好会后督办是专题询问取得实效的保障。专题询问会后,一要及时形成询问意见。对询问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将询问中提问人不满意,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或经过询问发现事关重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引起重视、认真解决的事项及时整理形成询问意见或在审议意见中予以体现,转交应询单位办理落实。二要强化跟踪督办。要围绕询问意见,通过相关委室督办、主任会议听取整改汇报等方式,积极督促应询单位把答应和许诺的事情办理好,保障询问事项得到切实整改落实。三要注重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专题询问情况广泛宣传,向社会公开,将询问意见和应询单位的整改方案、措施等置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推动整改工作的全面落实。
(摘自《人民代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