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江淮普法行  

“三防”显威慑 全力保平安——我县社会治安稳控能力明显增强

信息来源:管理员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5-01-05 00:00:00

    走进来安县110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清晰地呈现着城区各交通要道、重点区域和部分乡镇主要场所的实时监控画面,近景、远景、定格、放大……值班民警娴熟操控计算机,关注屏幕变化,及时传达警情,忙碌的身影全神贯注。这是日前县人大常委会实地调研全县社会治安管理情况时看到的一组场景。

  近年来,我县采取多种措施,坚持“技防、人防、物防”相结合,提升社会治安防范水平,基本形成“街头有巡逻、空中有天眼、路面有卡点、社区有联防”的立体型防控网络,全县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

  突出“技防”,向科技要警力

  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是提升治安防范能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县千方百计增加投入,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依托“天网工程”,按照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化的要求,全县建立3个大型视频监控平台,安装5248余个高清晰数字摄像头,85%以上的商户运用了“保安公司+用户”的技防模式。目前,全县主干道、城乡结合部、主要交通路口、公共复杂场所、重点单位、重点区域均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还先后在城区设立高清摄像机233台,杆位176个,设立一级监控中心1个、二级监控中心5个,建成16个出城交通治安卡口。努力实现技防现代化,不断提升动态条件下社会治安防控水平。目前,视频监控二期工程和县应急指挥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推进“人防”,坚持以人为本

  人防是以人为主体的防范措施,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灵活性,是预防犯罪非常有效的措施。因此,我县大力加强人防建设,按照城镇“网格化”巡逻防控的工作要求,定区域、定警力、定责任,实现常态化、全天候、无缝隙、零距离的巡逻防控网络。一是县公安机关充分发挥治安防控、巡逻盘查等职能作用,针对各重点场所、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立必巡点,每日实行武装巡逻。各公安派出所交巡大队安排专门警车18辆,开展全天候巡逻。二是12个乡镇全部建立专职和义务巡逻队,把警力放在防范薄弱的重点部位和重点时段,形成各级巡防队伍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全覆盖、主体化的巡防网络。三是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建成城区所有社区、美好乡村中心村和治安复杂行政村32个标准化警务室,其余行政村设立警务联系点,形成全县覆盖、全面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的格局。四是创新“警企联动”、“群防群治”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护厂队、护院队、护校队的作用,加强警民合作,开展信息共享,快速反应,联合打击违法犯罪。

  落实“物防”,筑牢治安防范基础。

  物防是社会治安管理的基础。近年来,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健全内保制度,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增强各部门单位和社区居民的自防意识,落实物防硬件设施,真正做到“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院”。

  各乡镇派出所在建立农村技防设施工作信息台账的同时,指导组建以自然村为单位,每相邻十户左右为一组的“十户联防”组织。目前各乡镇已落实“十户联防”移动电话95556户,平安E家十户联防9044户,平安E家防盗报警电话1766户,共完成农村技防设施106366户。另外,县乡各级政府加大对社会治安管理基层基础建设投入,将中心工作经费纳入县乡(镇)财政预算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保障范围。县财政预算安排50万元工作经费,保障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站)建设和维稳应急队伍、信息员队伍等人员工资以及装备配备等的工作运转经费。全县共有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专门从事综治维稳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专业人员3名;县级综合维稳应急大队1支,专业维稳应急队伍18支,乡镇维稳应急队483人,138个村(社区)的维稳应急队伍1659人;全县2978个村民组、65所学校、64个综治成员单位全部建立了信息员制度;130个村和8个社区配备了社会管理专干138名。


(信访室)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来安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皖ICP备14002304号-1 电话:0550-5610697 传真:0550-5610697
邮箱:lardm#163.com 地址:安徽省来安县塔山中路65号 邮编:239200
技术支持:中天科技